目前分類:棒壘生涯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      睽違了兩年,終於又拿起了手套和球棒,站上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打擊區了。兩年前跟鄉民隊打球,只不過小貓兩三隻,只有等到寒假有學生團,才有比較多的鄉民一起來打球。這一次不再是那散沙般的鄉民團了,而是已經成軍第二年的鄉民本隊。今天比賽的對手,就是鄉民本隊。

       為了今天的比賽,找了一些人一起到竹北的打擊練習場,練練那已經生疏已久的手感。好笑的是,站上練習場的打擊區,第一回合的二十球,我大概揮空了十五球左右,後面在幸災樂禍的傢伙們,一直虧我說,我轉動的人體電風扇很涼爽。

       第二回合,我換了一個球道,從壘球換成85KM的棒球球道。沒想到大家都打不太好的球,反而對我來說是非常簡單的。我想大概是因為我的揮棒速度太快了吧(誤。第三回合,再度回到壘球區挑戰揮空次數(大誤,這一次每一球都是扎扎實實的擊中球心,因為我放慢了揮棒的步調。

        周日早上,與鄉民隊有約。七點四十到了新竹高中,已經看到將近二十個鄉民在那邊準備練球了。趕緊吃完手上的貝果,跟著他們的腳步一起做暖身操。我覺得他們的暖身操不夠暖身,有些地方的關節沒有完全的做伸展,有些筋和肌肉也沒有拉到。

        比賽開始,鄉民本隊十一個人成一隊,我在鄉民分隊,全都是臨時來參加練球的鄉民。一個大哥帶頭排棒次和守備位置,我先自選右外野,因為我不想站內野。後來排棒次,大哥看到我就叫我打四棒:「看你就是打四棒的料。」大哥,打球不是看身材的啊,更何況我只是個胖子。

ne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如果熟知鈴木一朗或是大聯盟的人,應該都忘不了那一記在奧克蘭作客時,一朗用他的雷射肩,從右外野直接傳進三壘手的手套裡將跑者觸殺的經典球。從此這一球就被封為經典,稱為「The Throw」。想知道更多關於「The Throw」的影片,可以在youtube找到相關的影片。

  曾經我也是棒壘運動的狂熱分子,隨著身分的不同,雖然不再參加棒壘比賽,但心中那份熱情依舊沒有消退過。默默的看著統一獅十七連勝,屢戰屢挫勁敵,拿下二連冠。最近翻箱倒櫃的整理電腦中的資料(好啦,在電腦裡也不能翻箱倒櫃)發現了這一段影片,這是我大學時期留下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影片。

  系壘大部分的時間,我都擔任自由手,除了大一和大二上蹲過捕手。自由手就是,所有的地方都可以隨便站,哪邊有洞就往哪邊站。大多數的時間,我都站在內外野的交界處後方。

  這段影片是參加埔里鎮上的壘球賽,跟埔里鄉民隊打。擔任攝影師的是同學,在場邊做紀錄順便攝影,但是因當時設備不太好,而且檔案也不是原始的MOV檔,整個畫質已經不是那麼的清晰了。儘管如此,它還是帶給我許多的美好回憶。

  劇情是這樣的,埔里老頭占領了一壘,打者擊出中右外野的安打,跑者繞過二壘直奔三壘而去,但身為自由手,哪能這麼簡單放過他。接到球之後一步前,球就往三壘丟去。裁判很捧場的給了個帥氣的OUT手勢。

ne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